
岭南初夏,茂名大地荔枝缀满枝头,红果压弯绿浪,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甜香。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,一场关于医疗帮扶的生动实践正在悄然上演。

生死时速间的基层医疗突围
2024年2月1日,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卫生院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,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因牙痛就诊,却在静脉药物治疗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、呼吸困难、意识不清的危急状况。“患者血压测不出,脉搏消失,是过敏性休克!”院长谢春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。
抢救现场,谢春明指挥团队迅速进行心肺复苏,开通多路静脉通道,推注肾上腺素、地塞米松等药物,全力维持患者生命体征。为建立有效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支持,他果断实施气管插管:“当时患者存在喉头水肿,我们改用儿童导管才成功置管。这种危急情况本需气管切开,但基层设备条件有限,必须当机立断。”
经过全力救治,患者最终转危为安。谢春明事后坦言:“基层遇到这类急症,等上级医院支援根本来不及。这次成功得益于我们建立的标准化急救流程和日常演练。”

此次成功抢救绝非偶然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(以下简称“佛山市一”)医疗专家帮扶团队入驻根子镇卫生院后,首先着手建立标准化急救流程,并通过“每周一课”实战培训,使基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了过敏性休克抢救路径。“现在遇到急症,我们不再手忙脚乱,而是能按流程冷静处置。”当地医生如是说。
谢春明进一步介绍:“我们针对基层医疗的实际需求,制定了详细的急救预案,并定期组织演练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,让医护人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,提升应对能力。这样的培训方式,不仅提高了急救成功率,也增强了医护人员的信心。”
“百千万工程”引领医疗帮扶新篇章
在广东省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的深入推进下,佛山市一自2023年12月起,组建医疗专家帮扶团队对口支援高州市根子镇卫生院,急诊科主任医师谢春明挂职院长,带领累计8名专家,长期驻守该卫生院,为当地基层医疗注入强劲动力。
这场跨越300公里的医疗协作,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服务,更探索出可复制的基层能力提升路径,从荔枝林掩映的根子镇,正升腾起广东城乡区域融合的医疗新实践。
帮扶团队聚焦人才下沉、技术赋能、管理革新、科室升级等全方位举措开展精准帮扶,根子镇卫生院的业务量实现了飞跃式增长。据统计,2024年该院门诊量同比增长8%;出院患者人数同比增长33.75%;手术台次同比增长33.6%。
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,是帮扶团队与当地基层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,也是医疗帮扶成效的直观体现。根子镇卫生院党委书记钟耿称:“现在,连周边乡镇的患者都慕名而来。佛山市一帮扶团队很专业、敬业,他们的付出大大提升了我院的医疗服务能力。”
人才筑基: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
基层医疗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。谢春明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管理能力,带领帮扶团队深入实施“传帮带”工程。通过每日带教查房、双周理论授课、季度技能考核等机制,将三甲医院的临床规范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医护人员。
据统计,帮扶团队全年共开展了22场专题培训,内容涵盖心肺复苏、病历书写等核心技能,有效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的诊疗规范度。
在人才梯队建设上,精心选派多名骨干医护人员进修学习,覆盖外科、护理、B超等关键科室,为基层医疗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、管理有方的后备力量。
“我们不仅要为基层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,更要为基层培养一批留得住、用得上的医疗人才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医疗的可持续发展。”佛山市一党委副书记郑卫平向记者介绍道。
这种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的模式,不仅为根子镇卫生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,更为其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。
技术赋能:远程医疗打破地域壁垒
医疗技术的提升,是基层医疗发展的关键。面对基层医疗技术存在的短板,佛山市一帮扶团队积极创新,构建起了一套高效便捷的“互联网+医疗”服务体系。通过建成远程医疗中心,实现了与佛市一、佛山三水区人民医院、茂名市中医院、高州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的影像会诊、病例讨论等实时联动,为基层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该远程医疗中心自建成以来,发挥了巨大作用。2024年,共完成远程影像诊断百余例,相关专科会诊数十次,让许多原本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的复杂病例,在基层卫生院就能获得上级专家的会诊意见,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。

除了远程医疗,帮扶团队还积极推动胸痛单元建设,致力于建立起从卫生院到上级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。通过规范化的急救流程培训和设备配置,显著提升了根子镇卫生院对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转诊能力,为基层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保障。
管理革新:绩效改革激活运营效能
帮扶团队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蓝本,对根子镇卫生院的运营体系进行了全面重塑。通过精细化管理门诊与住院部的资源配置,实施“以老带新”、高年资医师固定坐诊、中低年资医师分组管床的创新制度,卫生院的门诊量与住院人次均实现了显著增长,医疗服务效率大幅提升。

在绩效分配改革方面,帮扶团队精心设计的“按劳分配+质量考核”方案,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、优绩优酬的原则,赢得了全院职工的一致认可与通过。这一改革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积极性,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。
运营数据的优化,更是此次管理革新的直接体现。人均住院费用实现了同比下降,中医治疗项目收入显著增长,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。同时,通过清理积压耗材、严控差旅报销等精细化管理措施,医院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。
科室升级:中医康复双翼齐飞
在帮扶团队的悉心指导和积极推动下,根子镇卫生院中医科与康复科迎来了扩容提质的新篇章。中医科不仅扩建了门诊病房,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,还积极引入了多项新技术和新疗法,极大地丰富了治疗手段,提升了治疗效果。这些努力使得中医科门诊量实现了显著增长,成功打造成为当地颇具特色的专科品牌,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。
与此同时,康复科也紧跟步伐,采用了“嵌入式”发展策略,科学配置康复治疗设备,广泛开展各类康复治疗服务。这些举措使得康复科的服务能力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提升,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加专业、高效的康复服务。

“中医与康复,是基层医疗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。我们要继续发挥帮扶团队的优势,推动中医科与康复科持续升级,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、全面的医疗服务。”谢春明说。
根子镇作为著名的荔枝之乡,荔枝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。然而,荔枝采摘、运输等环节劳动强度大,针对这一情况,帮扶团队因地制宜,为果农们进行现场义诊,针对他们常见的肌肉劳损、关节疼痛等问题,提供专业的治疗建议和康复指导。
“我代表高州卫健系统衷心感谢佛山市一医院的倾力帮扶!”高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伍华冠在座谈会上感慨道,“往年这时候,根子镇卫生院连基本的急救流程都不够规范。现在看看——管理制度上墙了,服务流程优化了。最让我们振奋的是,根子镇卫生院以优异成绩高分通过了‘优质服务基层行’国家推荐标准认证。”
这场跨区域的医疗协作,不仅让卫生院的硬件设施焕然一新,更在学科建设、服务理念等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。当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与管理经验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时,基层医疗服务的“神经末梢”被真正激活,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健康动能。
“我们正在谋划新的合作蓝图。”伍华冠称,“下一步要重点打造特色专科联盟,深化与高州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合作,让高州的荔枝蜜配上医院的专家方,把健康惠民的甜头送到每位乡亲心坎上。”这种双向奔赴的帮扶模式,既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,更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“造血”功能,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健康基石。
【频道编辑】李卓华 莫群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郭芳 蒋玉
【文章来源】广东卫生在线微信公众号
